6月21日,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中移动手机用户可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QuickPass"的POS机上通过“刷手机”进行远程支付操作。
在此之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合作达成后,中国移动未来将转移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
中移动与银联的合纵,意味着移动支付由中移动、银联和第三方支付的三足鼎立格局转为两大阵营。但本周有消息称,下一代iPhone将会内置近场支付芯片,试图占领移动支付市场。一旦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商入局,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复杂。
对于和银联的合作,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手机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目前我们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搭建起来了,下一步要尽快把NFC(近距离无线通讯)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去。”他进一步透露,接下来双方将在50个城市进行试点。
中国联通同样不甘落后。该公司早在2007年便开始与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今年4月,中国联通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并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电子现金的近场支付产品并启动试点。截至目前,联通支付公司已与20多家银行及银联、万事达卡和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合作。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微博)虽落后一步,但发展情况却领先对手。2010年,中国电信联手中国银联推出“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机支持各类行业卡、公交卡、校政企内部卡账号、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翼支付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169.6亿元。
此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由于牵涉金融和通讯两个行业产业链上的多重因素,多年来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迟迟难定,致使行业发展遇阻。因此在现阶段,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的合作将是解决标准之争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除了运营商在发力外,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在向用户生活领域全方位渗透,生活缴费、机票酒店、信用卡还款、网购货到付款、理财等无所不能,并在产业链上展开了纵深合作。
发布时间:2012/7/2 11:26:11,标签: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