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ID:我查查
创业时间:2010年1月注册“我查查”公司
创业地点:上海
商业模式:手机二维码比价软件,希望以导购模式获得分成
融资情况:2011年获红杉资本和常春藤资本1200万美元
“我查查”是一款基于图形传感器的商品条形码比价手机应用。用户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商品条形码,就能快速获取商品本店及周边门店的售价,以此比价。
我查查COO陈红洲告诉记者,商业路径上它希望成为比价领域的“蘑菇街”,帮用户做消费决策实现导购分成。
帮吊丝比价
陈红洲认为,我查查的用户扩张,本质是抓住了用户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吊丝族。
他分析说,一方面,国内市面上很多商品信息不对称,用户不知道它到底多少钱,另一家店的价格会否更低?往往产生“挨宰”的感觉,我查查首先抓住的是用户怕挨宰的心理。
另一方面,节假日国人喜欢礼尚往来,收到礼物的一方,往往不知物品价值几何,有潜在的价格获知需求。我查查抓住的,是用户对透明价格的了解需求。
数据采集和超市合作
不过,采集数据是最难的。“只能采取‘笨方法’,招聘大量的商品信息采集员,人工采集数据。”陈红洲说,直到现在我查查还有600多人的线下团队,分布在六七十个城市,每天去商场把产品价格采集入库。
早期我查查是个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数据采集员去超市时,经常与超市保安或其他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后来的情况稍缓和一些,有的甚至逐步接受了我们去采集数据。因为,要让商场容忍你收集价格数据,或直接把价格给你,你要变成它的利益方。
我查查的做法是和超市合作。
超市经常搞促销,需送海报到附近小区的各家各户,我查查会主动与之沟通,将商城的促销商品信息以及价格及时展示在我查查,帮助营销。此外,超市之间有价格战,都有获知同行价格的需求,以前会派大量工作人员去到其他超市看价格,人力、物力花费不少,但借我查查的渠道,超市员工只要用我查查扫一扫,就能获知附近超市的价格,更为便捷。
为大件物品导购
作为免费的工具类应用,盈利模式是摆在我查查面前的挑战。
“我查查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比较帮助用户做购物前的决策,并因此成为商家的导购角色。”陈红洲说,这有点像比价工具里的“蘑菇街”。
但比价导购在实际应用也有难点。比如,用户在超市买一桶油,用我查查一扫,发现周边超市的价格要便宜一块钱,可能会为了节省这一块钱,而跑到另一家超市么?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所以,我查查的导购功能,更多的是在大件、高价物品上,比如冰箱、电视,不同渠道的售价相差很大,有的达几百元,用户就会被我查查“导购”。
目前,我查查已与京东、卓越等电商网站合作,并为它们实现了一些数量的导购,以此获得分成。同时,还在尝试广告营销等,至于是否有更好的模式,我查查还在探索。
发布时间:2013/5/15 9:42:32,标签: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