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媒体ITFEED

首页 电商 互联网 硬件 创投 生活

数据驱动运营:使能(enable)的误区

网友

  现在,假设我们的电子商务组织的执行团队是一群真正欣赏数据的人,数据驱动型的组织是否就实现了?

  仍然很难。

  在封闭系统内,有需求未必就会有供给。你欣赏iPhone5,但你没这个能力自己做一个;你渴求数据,但未必你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

  所以,希望建立数据驱动文化的组织,一开始都把视线集中在建立能力上(当然,你要记住,如同我在迷局1中所写,首先是建立需求,而非建立能力)。

  构建能力被称为“使能(enable)”,让这个组织能提供数据,有多种办法,但最常见的想法,是我们下面的这个图所展示的解决方式:


图1:经典数据组织架构――hub模式?

  数据部门是个hub,这群人解决一个组织大部分的数据需求。当业务部门需要数据的时候,他们提交需求给数据部门,然后数据部门开始抽取、运算和分析,把数据和结果返回给业务部门。

  唉,说实话,这真是一种笨办法,这使我想起了过去无所不包无所不揽的计划经济。我相信这个方法的初衷是好的,这么建立数据能力有如下几个动因:

  1. 显然,这个方法能够让CEO或者管理层非常牢固的控制数据。数据比较安全――至少看上去是那样。
  2. 数据部门可以集中起来工作,这似乎对做数据的同事是不错的一点。
  3. 节省人力,组织看起来规划清晰。不用在各处安插做数据做分析的人,确实省下一大笔人力和管理成本。
  4. 相对简单的数据系统。因为数据部门管理数据,诸如权限之类的系统设计,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人来提供数据报表即可。该给哪些部门,不给哪些部门,人工去每次划分确定就好了。数据的模型――也没那么重要,人去分析就行了,不需要太高的自动化,也不需要太强大的BI。

引申阅读:网站流量数据无秘密

  将数据部门作为hub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希望数据能够被放在一个“保险箱内”从而“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但这个想法多少有一点“一厢情愿”,我一直相信,网站流量其实无秘密。

  例如,想要知道一个网站的流量并不复杂,有太多的工具,免费的,付费的,还可以用我之前说的对比法:《如何获知陌生网站的流量?》。

  如果足够细心,甚至也能参透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大致的销量和销售额。

  毕竟,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就有很多信息可以透露给你。例如,商品消费的数量是可以查到的,而如果参考购买者做出评论的时间(在各个时间段发出评论数量的比例),则几乎可以确定一段时间内某个商品或者全部商品的销售量。

  销售量和客单价之间简单的关系――做出销售额不算困难。

  有销售量,又有流量,你能把转化率也估计出来。

  还有,流量渠道也不困难。很多工具都能告诉你一个网站的主要流量来源是什么,例如Hitwise。

  不仅如此,每一个电商网站都因为要与各种市场营销第三方企业合作,而被布上了各种代码。这些代码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这个网站相关的流量和销售信息。对他们而言,一个网站就像被X光反复扫描一样。除非你不跟他们做任何合作,否则这些数据总还是要被第三方知道,而且签署所谓的NDA协议,也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其实,我认为,电子商务网站真正的数据秘密,是那些运营的细节。当然,还包括财务数据、商品的进货价格等等。但流量无秘密,用不着太紧张。

  但前面说过,这是一种笨办法,如果这样规划数据部门,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可能产生的结局是:数据部门会――疯掉?

  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数据部门要负责所有业务部门的数据,得需要多少人呢?肯定超出你的想象。此外,业务部门肯定不会仅仅只是满足于数据被提供出来,他们希望数据快些,更快些,他们希望实时数据。手工作业,实时太难,追求速度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力和脑力的消耗。

  好吧,就算数据部门能够提供实时数据,又能怎么样呢?数据不是策略,数据总得再经过分析和处理。数据部门不了解业务,他们能分析好吗?如果不去做这些分析,那么业务部门还得自己去分析,实时性不仅得不到保证,数据部门的价值发挥也大打折扣。

  这种组织方式下,数据部门的价值和定位都很容易被质疑,而且他们还会苦逼地干得没日没夜。

  如果确实是这样一种组织方式,那么对数据部门的工作定义确实要非常谨慎。数据部门应该承担提供基础数据的工作,但他们没有职责,也不应该为业务层面提供战术性的分析,他们忙不过来,也必然缺乏业务概念。但这绝对不是任何一个真正“数据驱动组织”所应该具有的定义,这是“暴殄天物”的定义。

  因为这些不完美,有一种更先进一点的方式去解决上面的一些问题,并且开始被大家注意,且有被神话的趋势。

  这个方式,就是BI系统。

  BI系统的本质是用来取代人手和人脑。这是一个好方法。把人从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供给业务部门自动化的报表,而且还能承担一定的思考的工作,BI系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图2:BI驱动的数据组织架构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真正具有数据驱动文化的公司,必须要有一个确实好用的BI系统。或者,较浅浅层次的,得有一个自动化的报表系统。但是,据我所知,很多电子商务公司这个系统要么缺失,要么非常难以使用。

引申阅读:被神话的BI系统

  BI被神话不奇怪。凡是人们不那么了解却又外表光鲜的事情,都容易被神话。:) (网站分析多少也被这么神话着。这并不是好事情。)

  BI被神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们确实对友好聪明的数据系统抱有太多的期望。

  在Gartner的一次调查中,超过80%的美国电子商务公司期待更好的BI系统。

  但BI最大的问题是――机器终究是机器。

  BI可以解决一些机械的工作,能够建立数据模型帮助人们快速得出一些结论。但跟业务相关的细节分析,BI能够帮你发现现象,但无法告诉你原因。(我觉得,网站分析工具,其实就是BI工具的一种,它一样能够非常sharp的帮你发现现象,但同样无法告诉你原因)

  所有的答案,都需要人去寻找,去解答。

  此外,BI系统的效用,本身也极大的依赖于人。

  首先,BI系统的设计,必须与一个公司自身的业务相契合。人才能完成这个让BI与业务需求相契合和匹配的工作。

  其次,BI系统的建模和规则,全部是人来完成的。

  最后,前面说了,BI不可能给你答案,唯有人才能做到。

  所以,BI被神化的地方在于,认为一个BI系统就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一个BI系统,不是狭义的硬件软件系统,而是IT系统+BI团队的结合。人,占90%,或者,占99%。

  尽管有被神话的趋势,但BI的意义重大,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若没有BI系统,或者连一个自动化的报表系统都没有,这个组织的数据驱动的文化很难建立。原因无他,若有需求而无供给,只会引发严重的饥荒。

2012-6-3 11:48:58

发表回复(等你坐沙发)